嘉实基金黄一黎:谨防投资中的行为学陷阱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学校 >> 文章正文

嘉实基金黄一黎:谨防投资中的行为学陷阱

加入日期:2013-6-28 16:24:04

  资本市场由“人”创立,因“人”的参与而存在和发展,投资的目的是为“人”创造收益,所以投资本身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类共同的行为因素所影响。在投资的操作中,人们往往遇到诸多行为学陷阱而遭受投资损失。因此,如能深入探察并努力避免失足是十分必要的。本期专栏中,我们将同投资者一起分析投资中常见的五大行为学陷阱及其对应之策。

  传统的金融学理论是以理性预期、风险回避、效用最大化等为基础假定,在这个理论框架内,市场中的理性投资者能够根据非理性投资者的失误进行套利,因此最终留在市场内的都是理性投资者。然而,现实中的大量证据表明遵循理性之不易,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常会冒出非理性思维,因而非理性投资者始终存在于市场之中。鉴于此,从1980年代开始,将微观个体的心理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过程进行研究的行为金融学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发现了投资中的诸多行为学陷阱,我们在这里为大家介绍常见的几种。

  陷阱一:目标漂移。投资者通常对投资收益有一定的预期,这种预期建立在对投资标的和投资策略的分析基础上,一般不应随意调整,但是现实操作往往并非如此。例如,投资者认为某只现在价格10元的股票蕴含12元的内在价值,然而当这只股票真的上涨到12元时,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将预期目标调高,从而错过按原先锁定收益卖出的良机。目标游移实属投资的大忌,在经过缜密分析确定投资目标后,除非影响决策逻辑的主要因素发生了显著变化,投资者就不要得陇望楚了。

  陷阱二:羊群效应。所谓羊群效应是指人们的行为受周围人的影响,表现出盲目从众的特征。近来受到国人广泛关注的“中国式过马路”即属于羊群效应的典型事例。在投资过程中,特别是就非专业投资者而言,羊群效应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无论是相互之间的交流,还是受舆论导向的影响,或者是为市场情绪所感染,投资者中偏听偏信、随大流之事非常普遍。“某某股票要大涨”、“某某行业被看好”,诸如此类的观点传播性很强,但很多接受信息的投资者并没有进行充分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而是一哄而上跟着走,效果也就难以理想。

  陷阱三:锚定效应。顾名思义,锚定的意思是投资者存在惯性思维,对未来的判断完全基于过去的经验和思维框架,而不愿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举例来说,有的投资者在牛市买入某只在牛市环境中表现良好风格激进的基金,虽然之后的市场明显地发生了牛熊转换,但是投资者依然抱残守缺,以不变应万变,最终投资回报往往令人失望。世界在变化,时代在变迁,无论哪种投资方法或策略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味株守并非明智之举,固步自封的锚定心态实不可取。

  陷阱四:过度自信。自信是成功投资者所必备的素质,自信的投资者不但更有可能做出自己的投资判断,而且也会坚持实施。然而过犹不及,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往往变成了刚愎自用,在强烈信心的驱使下,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很可能对自己认定的投资会通过高杠杆融资进行借钱操作,过大的风险敞口往往超过其承受能力。君不见,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使用的杠杆比例超过1:40,如此大的风险敞口直接导致了这家百年老店在次贷危机中破产倒闭。

  陷阱五:过于贪婪。《史记•货殖列传》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投资的根本目的是获利,追求回报的贪婪正是激励投资行为的内在动力,但如何把握好尺度却成为一个难题。一方面,过于贪婪容易使投资者总是期盼收益一创再创新高,而错过锁定回报的时机;另一方面,过于贪婪会使投资策略更趋于激进,让理性投资为非理性所左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投资者可以借鉴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名言:“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行为学中的人性弱点也表现在投资操作之中。希望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并努力避免本文略举的行为学陷阱,改善投资决策,收获理想的投资回报。

  黄一黎博士 嘉实基金(博客,微博)董事总经理、投资者回报研究中心负责人

编辑: 来源:和讯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