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理财产品热销的背后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分析 >> 文章正文

基金:理财产品热销的背后

加入日期:2013-1-5 7:21:05

2012年,股市消沉,成就了理财产品的辉煌。而理财产品真的看上去很美?

最狭窄的银行理财产品定义,应该只是指银行自己管理的一笔资产,里面可能有国债、短融等算是无风险的国家信用债券,也可能有企业债、城投债等企业信用、地方政府信用的债券,还可能有票据等银行信用资产、甚至包括被认为风险甚小的信托、贷款等各类资产。

上述资产到期日各不相同,收益高高低低,搭配到一起,总是可以满足客户的喜好的。那些1、2年期限的债,利率总会比短期的高些,让客户的短期资金享受到较长期资金的收益,客户一定满意得不得了。虽然存在资金与资产期限的不匹配,但多几拨客户购买、持有,两个月的滚动资金就成了1、2年的长期资金,客户满意,银行也乐得。这就算是时间错配的好处。

这种错配,看似两全其美,但并非万无一失。如果某一次的资金不足,需要出售资产时,碰上价格不佳,承诺客户的收益率其实就无法支撑了。不给承诺的收益率,会影响信誉,给了呢,又实在没有对应的收入,处理的方法往往是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风险是存在的,只是短期看不出。

从当期客户的角度看,是得了便宜,只要不接那最后倒塌的一棒。但是客户得了便宜,其影响远不只是自己得了便宜这般简单。一方面客户会抱怨其他不给收益保证的产品与理财产品比起来收益低、风险高,从而不再选择;同时,也就造成市场上的风险收益匹配状况的偏差,导致风险产品定价下降,一时间,大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

如果银行自身经营的理财产品存在这种情况的话,投资范围更宽泛的理财产品——信托存在更大的风险。大部分信托是单项目的,项目一旦发生问题,立刻就会发生兑付危机,能否兑付要看担保者、销售者的协商。从这点上看,单项目信托比起资金池来,其风险暴露的速度要快很多。所以,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是谨慎的。只是客户的需求愈发强劲,热情愈发高涨,好质量项目难以为继,降低项目质量也难以避免。项目多了以后,管理难度也会加大,难免偶有评审疏忽。而投资者对收益渴望愈来愈高,市场驱使信托收益率渐行渐高。如果单项目难以借新还旧,担保者与销售者都难以支撑,暗藏的风险最终就会暴露。

市场本就是利益驱动。有30%的利润,人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就会践踏人类良知。没有法律与监管,只是自担责任,也许是无知,也许是明知故犯,也许是心存侥幸,无论什么原因,利益之下的资本本性难以抑制如此的扩张冲动。

当然,广义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也有着每日暴露风险的证券投资信托。这些信托本就是投资于证券市场金融产品,每日按收盘价估值,如同市面上的基金一样。也许仓位限制没有那么严格,但投资到证券市场中,仓位无限制也不意味着不会损失。网上有把这些投资在证券市场的信托的损失与项目信托进行比较,其实这两类信托是完全不同的两类产品。

在全球成熟市场,追求高收益者,大都是通过对高波动的多种资产进行配置,来降低风险,获得更高回报,投资者也相对习惯了风险全部暴露的产品。然而把风险延迟的鸵鸟想法,是人性使然,即使是在成熟市场,也有隐藏风险导致次贷危机发生,这给喜欢隐藏风险产品者敲响一记警钟。在当下,隐藏风险的产品大行其道,投资者与监管者对其中的风险并未有足够的重视,难保未来不会发生风险事件。(大摩华鑫基金管理公司)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