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基投资关注分红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学校 >> 文章正文

封基投资关注分红

加入日期:2011-11-18 7:33:15

  在经过10月底至11月初的上涨之后,A股再次进入盘整,持续处于胶着状态。“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基民在当前阶段该配置什么基金?好买基金日前发布报告,建议基民不妨重点配置封闭式基金。

  1、两大因素贡献超额收益

  好买基金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点,以现在还有的25只传统封基为样本,构建一个封基指数,基点取值为当时上证综指的点位即1266.50点,以月度基金的价格平均涨幅作为指数的涨幅,至2011年10月31日,基金指数的点位为12224.10点,上涨幅度达8.65倍,而同期上证指数收盘于2468.25点,涨幅不到一倍。

  好买基金分析指出,封闭式基金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超额收益得益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强制分红机制。理论上分红后折价率会瞬时扩大,而基金的其它条件并未变化,就会存在填权效应,这会形成超额收益。近几年,封闭式基金分红行情提前,分红后折价率不缩小反而扩大,原因就是之前行情已经透支。但放长一点来看,在存在折价率的情况下,分红机制贡献了一部分超额收益;

  其次是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缩小。封闭式基金在到期后封转开,折价率呈现收敛的走势,这部分收敛也贡献了超额收益。2005年封闭式基金的整体折价率一度达到50%,而在上周末,封闭式基金的整体折价率不到10%,这意味着期间不考虑净值的增长,折价率的缩小也贡献近80个点的超额收益。当净值增长再配合折价率缩小时,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就会呈现乘数效应,呈现成倍的增长。按照上面的情形,假如净值增长一倍,价格的增长将在2.5倍左右。

  2、多重因素导致折价率回归

  理论上折价率应该是一个内在“稳定器”,在市场大幅上涨后,折价率应该扩大,因为后市上涨的概率较小;而在市场下跌后,折价率应该缩小,因为后市上涨概率较大。但事实上,市场参与者受指数本身的影响较大,涨时看涨,跌时看跌,这就形成了在市场高位时折价率反而低,而在市场低位时折价率反而高的特点。不妨当一下“事后诸葛亮”,现在看来2005年和2006年是投资封闭式基金的黄金时期,折价率位于历史高位,而市场点位位于低位。

  同时,从我们经常观测的指标折价率的静态年化回报率来看,这个指标假设到期后净值未变,价格等于净值带来的价格增长的年化回报率,2005年、2006年,这一指标大部分时候处于6%-7%的区间,2008年末和2009年初一度也回到6%,现阶段基本维持在3%左右。(见图表)

  从图形上看,2010年是折价率年化回报率的转折点,之前大部分时间维持在5%以上,之后基本是围绕3%浮动。好买基金指出,2010年4月份股指期货的推出是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

  股指期货推出之后,理论上可以买入封闭式基金,构建一个贝塔值稳定的组合,再卖出股指期货,等待折价率的回归进行套利。这封杀了折价率的下行空间,使得折价率的年化回报率不可能大幅提升,从这点上来说,从制度上封闭式基金大幅折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绝对低估的“好时光”难再现。

  另一方面,好买基金认为,封闭式基金受关注程度增加也导致了其折价率的逐步回归。以往投资封闭式基金的机构主要是保险公司,从前十大持有人的统计来看,封闭式基金有超过50%的份额被保险公司持有,一些基金的持有比例甚至接近70%。近年来一些新兴的机构投资者也青睐封闭式基金,纷纷推出以封闭式基金为标的的产品。如国投瑞银旗下的洪瑞、环瑞一对多产品、南方基金推出的招行灵活配置之封基增强回报1号资产管理计划、华安基金推出的华安基金封基型组合等等,一些券商集合理财产品也有类似产品,信托和私募公司也有产品加入到其中。机构投资者的大量参与,充分挖掘了封闭式基金的潜力,也阻碍了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的非理性扩大。

  股指期货工具的出现、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再加上剩余期限越来越近,折价率再难以提供丰厚的安全垫,低折价率,低静态年化回报率将成为常态。

  3、现阶段布局关注分红因素

  在此背景下,好买基金建议投资者,现阶段布局封基,可关注分红因素。

  在满足分红条件的情况,根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基金管理必须以现金形式分配至少90%的基金净收益,并且每年至少分配一次。分红条件一般为:其一,基金当年收益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方可进行分配;其二,基金收益分配后单位净值不能低于面值;其三,已实现收益为正。好买基金采用“中报可分配利润”+“三季度利润扣减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后的净额”作为基金的已实现收益,得到的基本表格如下。

  按照以上三个条件筛选下来,再加上折价率年化回报率不能太低的条件,好买基金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基金开元、基金普惠、基金同盛。此外,基金金鑫、基金金泰也可以适当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顶尖财经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以上信息为博客会员、合作方、加盟会员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04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