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人民币如何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的“锚货币”?_外汇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频道 >> 人民币动态 >> 文章正文

专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人民币如何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的“锚货币”?

加入日期:2022-7-12 8:05:2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7-12 8:05:26讯:

  程实表示,在国际环境动荡及疫情冲击下,根植于逐步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与稳健的经济基本面,人民币的内生稳定性逐渐凸显,为其发展为“一带一路”国家投融资的“锚货币”奠定了基础。

  美国频频挥舞的经济制裁大棒,不仅令伊朗和俄罗斯狠下心来加快“去美元”步伐,也让昔日的铁杆盟友沙特考虑用人民币结算向中国出口的部分石油。石油美元地位的缩减是否将令国际货币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在新的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近日,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人民币计价在大宗商品领域相较于美元尚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美元作为大宗商品计价货币在全球多种货币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且这一趋势仍将延续。另一方面,SWIFT系统(即“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结算系统)地位稳固,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双边谈判。

  但同时,程实指出,人民币对石油计价、结算正在迎来重大机遇。“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引擎,其核心在于构建‘石油-货币’体系。”他说,“综合评价,沙特和俄罗斯将是石油人民币的重要推动极,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借力于由点及面的大宗商品结算、计价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又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怎样的机遇?对此,程实表示,在国际环境动荡及疫情冲击下,根植于逐步完善的汇率形成机制与稳健的经济基本面,人民币的内生稳定性逐渐凸显,为其发展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融资的“锚货币”奠定了基础,未来人民币投融资载体功能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他看来,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吸引沿线优质企业在中国开展人民币投融资业务,一方面能帮助“一带一路”经济体解决企业融资难、汇率波动性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将显著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作为投融资载体的地位,令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人民币在域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21世纪》:2020年,东盟超过欧盟历史性成为我国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对人民币扩大使用范围会有何影响?

  程实: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迈向多元化发展,不仅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贸易伙伴合作稳固,而且积极寻求与东盟、非洲、俄罗斯等新兴市场间的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随着中国与RCEP成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不断深化,以区域内多边贸易合作为基石,中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金融合作持续增进,人民币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拓宽。自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强、人民币币值稳定,以及人民币使用机制完善等优势进一步凸显,增加了区域贸易间的人民币需求。此外,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相比于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中国经济总量大且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较高,经济实力与分工优势也为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的主导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中国央行已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老挝五国央行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老挝央行签署了本币合作协议。同时,在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及中资银行在东盟十国实现了全覆盖,人民币对新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柬埔寨瑞尔均实现了直接交易。受惠于人民币使用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以及与RCEP成员之间多层次、宽领域的货币金融合作框架,人民币在RCEP覆盖区域内的使用程度显著提升。2020年,中国与东盟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4.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2%,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的14.6%,较2019年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跨境收付金额超过4200亿元,同比增长70.8%;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稳步增长,跨境收付金额共计74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2%。

  人民币如何成为“一带一路”投融资的“锚货币”?

  《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怎样的新机遇?中方倡导成立的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亚投行等多边机构可以发挥怎样的潜力?

  程实:从投融资需求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大量优质的企业标的,但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也产生了潜在的投融资缺口。首先,中国拥有资金、设备和技术上的比较优势,而沿线国家具备市场潜力、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两方面需求高度契合,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利益纽带关系,营造出良好的人民币投资环境。其次,中国内地和香港三大交易所发展更加成熟,金融市场加速开放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再者,伴随着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结算功能的渐次提升,以及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币展现出的内生稳定性将为其进一步发展为“一带一路”投融资的“锚货币”奠定基础。因此,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吸引沿线优质企业在中国开展人民币投融资业务,一方面能帮助“一带一路”经济体解决企业融资难、汇率波动性大等问题,另一方面将显著提升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作为投融资载体的地位,令人民币国际化行稳致远。

  从政策导向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的辐射作用和金融服务的引领作用,将与金砖银行、丝路基金、亚投行的资金支持形成共振,助力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长期发展。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丝路基金都是重点投资基础设施领域的多边国际金融机构,旨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其他面临基础设施瓶颈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既存在经济疲弱、基建落后的困局,又富含人口、资源的红利。投资这一区域,虽短期利润相对有限,但长期机遇沛然可期。基于这一现实,结合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秉持“亲诚惠容”的方针,借助金砖银行、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援助,围绕基建项目,帮助这些国家发展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在帮助当地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将它们和中国连接起来,互联互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助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

  大宗商品计价结算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新引擎

  《21世纪》:近年来,中国一直希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对矿石、稀缺有色金属、石油等大宗商品进行人民币计价结算,逐步提高人民币结算比例。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哪些积极进展?目前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程实:根据央行《2021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年大宗商品贸易领域人民币跨境收付较快增长。全年原油、铁矿石、铜、大豆等大宗商品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为2525.66亿元,同比增长16.4%;铁矿石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相继与全球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实现人民币跨境结算。

  从挑战来看,尽管人民币计价在大宗商品领域取得进展,但整体而言相较于美元尚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美元作为大宗商品计价货币在全球多种货币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而且这一趋势仍将延续。目前,有七成以上种类的大宗商品以美元计价,若按照实际交易量来测算,美元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计价份额可能超过90%。另一方面,SWIFT系统(即“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结算系统)地位稳固,支付信息大多需要经过SWIFT系统,推进人民币计价结算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双边谈判。虽然许多经济体就建立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渠道进行了积极尝试,例如,俄罗斯2014年推出SPFS,中国2015年推出CIPS,欧盟推出INSTEX,但与SWIFT的处理规模远不可同日而语。

  从机遇来看,一方面,发挥人民币对石油计价结算的核心作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引擎,其核心在于构建“石油-货币”体系,而石油人民币的破局策略蕴含于货币流出和回流的“双支柱”之中:从货币流出渠道来看,全球出口份额较大且中国进口占比较高的国家是理想的破局对象,其他对华石油出口大国是推广人民币贸易使用的示范对象,以其他OPEC成员为主体的重要产油国则是长期的争取对象;从货币回流渠道来看,贸易回流和金融回流涉及双边贸易平衡度、储备多元化需求等要素,同时具备贸易和金融回流潜在条件的国家有望成为石油人民币布局的“棋眼”。综合评价,沙特和俄罗斯将是石油人民币的重要推动极,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借力于由点及面的大宗商品结算、计价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把握中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推动作用。全球经济正在经历滞胀风险实质化、货币供给外生化以及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三重变奏,全球宏观环境的波动性与封闭性进一步的加大,而中国金融保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却是逆势而上。随着以香港为桥梁的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债券通“南向通”、理财通、ETF纳入互联互通,互换通等渐次推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更多渠道,也顺应了全球构建多种货币国际贸易秩序的新趋势。此外,数字货币作为一个新的竞争者,将带来全球货币的大洗牌,数字人民币在未来新型跨境支付体系中的作用值得期待,人民币国际化有望加速。

  (作者:郑青亭 编辑:和佳)

责任编辑:赵思远

编辑: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