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罗奇为何如此悲观:央行健忘+资产泡沫=系统性危机?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频道 >> 汇市聚焦 >> 文章正文

史蒂芬·罗奇为何如此悲观:央行健忘+资产泡沫=系统性危机?

加入日期:2017-12-15 18:02:52

  放眼望去全球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似乎繁荣有余,但繁荣背后是否暗藏杀机?前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兼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对此发出了严肃警告,他认为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市场上乐观自信的情绪将会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甚至会爆发系统性的危机。他还表示,全球央行在重复08金融危机前所犯的同样错误。

  罗奇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我担心如今市场上普遍的乐观自信会在2018年经受到严峻的考验。这个考验可能来自一个“大地震”,比如爆发战争(美朝)、爆发贸易战(美中)或者资产泡沫破裂(比如比特币)。我的直觉是,这会引发一场系统性的危机。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并没有出现典型的有力反弹,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再也不可能把危机时失去的那部分增长补回来。”

  全球经济“三高一低”的状态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央行资产负债表高、资产价格高、主要经济体杠杆率高、波动性低。试想如果说一个人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而又极其缺乏运动……听上去是有些危险。

  目前全球经济由三大趋势的循环所构成:

  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实体经济对资产的依赖以及潜在的全球储蓄套利不稳定因素。罗奇从这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似乎都不甚乐观。

  健忘的央行

  罗奇在文章中写道,“央行似乎非常健忘,在重复着和2003-2007年金融危机前期同样的错误——保持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太久。在一个没有通胀的世界里,央行总被通胀目标误导着,货币政策正常化这一步迟迟迈不出来,拖延了太久。”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报告,从2008年至2017年的十年间,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8.3万亿美元,同期GDP仅增长2.1万亿美元。罗奇认为,正是这多出来的6.2万亿美元流动性造成了如今全球资产价格的扭曲。

  从全球主要央行最近的举措来看,美联储在周四的利率决议中进一步加息;中国央行也在公开市场上调中标利率5bp;欧洲央行在维持利率水平的同时坚持逐步缩减QE规模;英国央行全票支持按兵不动,重申未来将渐进且温和地加息。不难看出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的确在推进,但动作之缓慢显然是罗奇担忧的来源。

  脆弱的资产价格泡沫

  实体经济在人为干预下依靠扭曲的资产价格得以增长,而缓慢的政策正常化进程充其量只能延长这样的依赖。一旦缩表进行到一定程度,实体经济失去了资产价格作为依靠,是否又会处于危险之中?

  罗奇认为,如今的风险要比十年前更高,主要是由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史无前例的高,另一个是资产价格的过高估值。而这一现象在美国最为明显。

  目前美国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 ratio)为31.3,较2007年中期高了15%,而该数据比目前水平高的情况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两次——1929年和2000年。

  来自储蓄套利的挤压

  除此之外,罗奇还提到了全球储蓄分配的问题,尤其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极端例子。

  中国的居民储蓄率在2010年达到52%的顶峰之后开始回落,2016年这一数字降至46%,预计未来五年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至42%以下。而美国是典型的“赤字型”,居民储蓄率仅有17%,在未来财政政策的刺激下还会降到更低。

  罗奇提醒称,全球金融市场很可能收到来自两国储蓄套利的挤压,紧随其后受到挤压的就将是对资产有很大依赖性的实体经济了。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