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是否该贬值?看看中国真实的货币和工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频道 >> 人民币动态 >> 文章正文

人民币是否该贬值?看看中国真实的货币和工资

加入日期:2017-1-4 17:38:10

基金经理老鼠仓,说好保本变巨亏,买基金被坑请到【基金曝光台】!信用卡无故遭盗刷,银行存款变保险,理财被骗请猛戳【金融曝光台】!

  文章来源于新浪博客,作者扬韬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汇率的文章,招致很多板砖,其中多数反对者的意思是:人民币超发严重,凭什么不贬值?我的反驳是,人民币超发其实不算严重,主要的信用扩张造成的。这再次遭到无数攻击,似乎这样说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课本上关于货币滥发的定义,总而言之一无是处。

  好吧,我们来看看中国的M0,没错,就是流通中的现金。感谢央行,中国的M0数据可以追溯到1978年。那时候,中国人手里没有银行卡也没有信用卡个人也几乎不能贷款干啥都要花钞票。所以,流通中的现金最反映经济生活中钞票是不是发多了。

data-link=

  看看这张图,1978-2015年中国的M0占GDP的比重。38年的数据,这个比值最高的时候是1992-1993年,最高值接近16%。就是说,社会中流通的现金占到GDP的比重接近16%。从那以后,20年来,流通中的货币占GDP的比重一路走低,到去年甚至跌到9.2%了,已经回到1983年的水平了。

  这张图能不能说明中国的货币没有超发呢?

  当然不能!很多喷子会第一时间指出它的谬误:随着信用卡的兴起,随着网络经济的崛起,很多人已经不使用现金进行交易了!所以,钞票占经济的比重下降才是正常的!

  你看,喷子们很清楚经济生活的原理嘛。

  下图是1990年以来中国M2与GDP的比值关系。

data-link=

  从这个图来看,货币泛滥得真是太厉害了!1990年,这个数值是0.81,2000年是1.34,10年时间比值增长65%。换言之,按照理论来说,1990-2000年才是中国货币增发最严重的时期吧?因为2000-2015年,这个比值只是上升到2.03而已,15年的时间扩张只有51%啊。

  但是,怎么不见大家咒骂1990-2000年的狂发货币呢?10年增长65%和15年增长51%,究竟哪个更应该骂呢?

  喷子们慢慢会明白一个道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1999年才逐渐放开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房地产贷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是1995年之后才发行的,2002年之后,招商银行信用卡才大规模走向社会。在此之前,个人消费信贷还没有实质性启动。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M2数据是不能简单以历史起点为标准的!央行为什么不提供1990年之前的M2数据?因为没有意义!截止2016年11月,中国的人民币贷款总规模是105万亿元,其中住户贷款32.8万亿元,占比已经超过31%。但是,2007年初的时候,居民户贷款总额只有4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为17.4%。换言之,过去9年时间,居民户贷款增加了近20万亿元,成为贷款市场中崛起的主力品种。没有居民户贷款,当然就没有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房贷从2.2万亿元增长到19.7万亿元),也不会有M2的快速膨胀。简单地看到M2增速高就说货币超发,是没道理的。

data-link=

  也许,中国的M1与GDP的比值才能更好反映中国的货币扩张水平。因为M1主要是企业的活期存款,是“随时可能用到的银行存款”。货币如果超发、不值钱,企业的活钱应该越来越多才是。但1999年该数据超过0.50之后,长达17年时间都稳定在0.55-0.65之间,均值0.57。如果用实际数值去对比美国的M2/GDP(下面有个图),也许能发现其中的奥秘。本来嘛,中美两国的金融活动本来就有差异,美国的众多衍生品在中国根本就没有影子。简单对比M2,不易谬乎!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是要说明一个问题:中国今天的M2与1990年时期根本无法同比,甚至与2000年时也完全没有办法相比。如果一定要对照M2的增速,就必须从2007年之后甚至再晚一些时期去对比。因为只有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M2才算纳入貌似合理的格局——个人消费可以贷款了,无论是信用卡还是房贷,这个时候的中国货币市场体系才算相对健全了。

  所以,我看到很多所谓专家拿出1995-1996年时的M2/GDP的比值跟现在来比,嚷嚷说货币超发,我就忍不住想笑。时代完全不同的东西,怎么可比呢?

  再来看下面这张图:

data-link=

  这是1959年以来美国的消费信贷占M2的比重。过去近60年的时间,美国的消费信贷占M2的比重一开始就接近20%。中国呢?2007年1月中国M2是40万亿元,住户贷款才4万亿元,占比才只有10%(但对贷款总额的比重是17.3%)。那么,在1999年呢?对不起,没有数据可以参考!

  结论就是:2007年之前,中国的M2总量统计本来就是畸形的,是缺乏许多应有的部分的(比如信用卡贷款、房贷等),简单地用这个数字做历史对比,只能得出偏颇的结论。

  然后,说到M2/GDP的比重,再看看下面这张图:

data-link=

  从美国的经验看,历史上正常情况下,M2与经济规模是保持同步的,1959-1989年的30年间,这个比值稳定在0.6上下(30年均值0.591,波幅也很小)。1990-1997年出现下降,最低是1997年的0.469。但是,2006-2015年的这10年则从0.51增长到0.691,上涨35.5%。

  中国呢?2006-2015年,M2/GDP的数字从1.57增长到2.03,增速只有29.3%。

  换言之,在过去10年时间里,美元泛滥的速度得更严重,甚至超过了中国。而中国2006年以来只不过是逐渐回顾常态,让个人可以贷款消费买房而已!

  如果说货币超发,货币就应该贬值,那难道不是美元更应该贬值吗?

  所以,不要再用M2/GDP这个指标来说明中国货币超发了。我们很快就会看到这个指标开始往下走了,那时候,难道要说中国货币收缩了吗?

  事实上,由于中国特殊的经济运行体制,很多数据是缺乏历史对比依据的。比如,美国的M2数据,我们能查到40多年前的数据,中国呢?只有20多年的数据而已且严重不健全、缺乏对比性。

  同样道理,中国的GDP数据也非常缺乏可追溯性。国家统计局虽然给出了1952年以来的GDP的数据,但可靠性是严重存疑的。比如,1975年的GDP数据就超过3000亿元,相比1965年的1730亿元增长75%。年化增长5.8%,看起来并不高。问题是,当时的经济统计是忽略了非常多的“人力项目”的。在当时,不只是很多人的劳动所得被忽略,;劳动的产出也并没有纳入GDP的统计中。这在农村、工业、军工等领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比如,1972年,我父亲带领村里的100多个壮青年用了一个秋冬的时间承包邻村的工程修建了一个大水库,承包方最后给了1000元钱作为报酬。那这个大水库的经济规模就是1000元吗?40多年后,水库仍在发挥作用,但现在修建类似规模的水库,可能需要上亿元。当初的GDP会把这1000元统计进去吗?

  再说中国的工资。1991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月基本工资是97元。如果你用今天大学生的工资3000元去对比,似乎是增长了近30倍。但是,我毕业的时候,住房是企业无偿提供的、医疗是企业无偿承担的、养老也是企业负担的,而且,当时从小学到大学读书几乎全都是免费的。那个97元的工资,隐含了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免费住房和免费养老,它的含金量应该是多少呢?

  在1990年代的时候,国有企业的大学生算是“国家干部”,月工资满打满算也就是100多元。但同一时期的深圳,月工资已经可以达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了。看起来有10倍的差额,但深圳的工资里不包含有教育、医疗、住房和养老的成分。那个时期的中国,是“双轨制”的。在经过20多年两条腿走路后,才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那么,如果你以今日的工资收入去比1980年代的工资,有意义吗?

  如果,以今天的GDP去比1990年之前的GDP,有意义吗?

  同样,以今天的M2对比1996年的数据,说货币增发,有意义吗?

  说了这么多,就又回到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本身的问题上,那就是,中国模式,没有先例!在世界历史上,确曾有一个国家经济总量达到了15万亿美元以上的水平,这就是美国。但是,世界只有一个美国。为什么其它国家没有发展到美国的水平?

  但是,当今中国的学院教育,说到经济学、说到金融学、说到政治学,几乎全都在谈美国、谈美国、谈美国。为什么呢?无非是因为美国在过去70年里发展最成功而已。

  那么,中国呢?过去近40年时间,中国无疑是世界上发展最成功的国家。没有之一。无论是从经济规模、社会面貌、政治模式上,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榜样。但是,我们在网络上能看到的,却是无数对中国的抨击。中国的问题各种各样,各个国家都会遇到,唯独生活在母国里的一些喷子眼里只有中国的问题却没有中国的成就。

  如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那么,中国未来发展的路径,是没有先例可以借鉴的。美国经济规模总量固然很大,但美国的人口少,中国比美国多出了10亿人口!印度虽然人口多,但制度与中国完全不同。日本虽然有过发展,但如今早已被中国甩在后面,且日本的国土和人口与中国不可比。台湾香港新加坡虽然与中国大陆文化相近,但人口和土地面积无法比。所谓金砖四国或五国,其实都无法与中国相比。欧美发展经验固然重要,但却都缺乏中国这样的两年前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也缺乏中国的文化传承历史。

  所以,未来世界必然会记住中国的步伐,记住中国的模式。中国走出的路,足以让后人仰望,而不是去找寻前人的脚印。仰人鼻息是没有出息的,也不可能有出路。既然如此,中国的发展过程就必须是探索性的,前瞻性的,而且是独立的、自主的。发展过程是难免出差错的,有差错,得包容,得一起想办法,用曹德旺先生的话说,“中国是大家的中国,需要精英们站出来有担当”,而不是貌似精英一般在冷嘲热讽、貌似精英一般想着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逃出去。

  央行和外管局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96%以上的老百姓购汇需求是完全可以满足并且不受影响的!受到影响和限制的、需要上报反洗钱的,只不过是社会上极少数富人而已。这些富人,有的是卖了房子,有的是卖了股票,有的是通过不法手段才获得了大量金钱。这些金钱,每一分、每一毛,都隐含着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付出,包括环境的污染、资源的消耗,凭什么要让这些人赚了中国老百姓的血汗钱之后却想扔下漫天雾霾逃出国去?

  只要遏制了这些人的投资性(洗钱性)换汇需求,人民币就会得到稳定下来,中国经济就会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渠道,中国就有可能摆脱发展困境,闯过结构化转型的难关,走出中等收入陷阱,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元旦后的这两天,人民币汇率是稳定的、略有升值的,中国股市则出现连续两天上涨。投资者显然在以此对央行和外管局的做法投票,举手赞成。这难道不是好事情吗?

编辑: 来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