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售汇数据异常“热钱”并非主因|结售汇|数据|贸易顺差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外汇频道 >> 人民币动态 >> 文章正文

结售汇数据异常“热钱”并非主因|结售汇|数据|贸易顺差

加入日期:2014-1-3 8:39:59

   □韩会师

   2013年,结售汇数据与国际收支数据不匹配广受争议,其中贸易顺差和贸易项下净结汇的严重背离尤为典型。数据上的背离往往被解读为国际投资资本,即“热钱”的流入,但笔者对此并不认同。

   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我国对外货物贸易顺差2341亿美元,同期货物贸易项下净结汇高达4307亿美,二者相差1966亿美元。考虑到货款收支有一定滞后期,假设结售汇时间较贸易发生时间滞后6个月,那么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货物贸易顺差总额1118亿美元,而2013年6-11月货物贸易项下净结汇高达1950亿美元,仍大幅高于贸易顺差。

   笔者认为,数据差异并非是由“热钱”流入导致。事实上,在跨境人民币结算渠道畅通的条件下,只要境外美元价格低于境内,那么企业就有动力在境内结汇、境外购汇。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进口总额17682亿美元,只要有11%的进口在境外购汇,就会造成结售汇顺差与贸易顺差之间出现约2000亿美元的差额,这属于企业正常的趋利行为,对于从事真实贸易的企业而言,谈不上投机,也与“热钱”沾不上边儿。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逐利性很容易将利用规则演变为滥用规则。加工贸易企业“两头在外”的特点使其非常便于利用虚假贸易,反复进行进出口操作,无风险套取汇差收益。若境外美元价格低于境内,就境内结汇、境外购汇,同时造成结售汇顺差大幅高于贸易顺差;若境外美元价格高于境内,则境外结汇、境内购汇,同时造成结售汇顺差大幅低于贸易顺差。只要境内外存在汇差,这种套利模式就有利可图,但后果则是跨境资金流动大幅波动,严重干扰货币当局对市场流动性和汇率稳定的调控。

   去年4季度开始,大陆统计的对香港出口数据与香港统计的自大陆进口数据之间,每月差额从几十亿美元急剧扩张至100亿美元以上,2013年3月最高时约280亿美元。2013年5月5日,外汇局发布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外汇局和商业银行严格监控虚假贸易。法令一出,效果立现,两项数据差额在5月当月就缩窄至80亿美元,此后数月进一步回落至50亿美元左右,基本回落至历史正常范围内。

   由于1至4月境外美元价格绝大多数时间低于境内,因此虚假贸易主要采取境内结汇、境外购汇的方式套利,换句话说,有多少虚假出口境内就会增加多少净结汇。

   很难准确判断2013年虚假贸易究竟贡献了多少净结汇,但根据对香港虚假出口的数据估算,可能全国范围内不少于1000亿美元。那么,从事真实贸易的企业只需将很小一部分购汇安排在境外,就会造成文章开头提到的贸易顺差与结售汇顺差1966亿美元的差额。如果再考虑到部分进口企业以外币贷款替代即期购汇对结售汇顺差的扩张作用,就更容易理解为何结售汇数据与贸易数据存在如此大的差距。

   外汇局强调加强对虚假贸易的监管,但对企业的正常结售汇行为不加干涉,可谓抓住了问题的根本。在境内外汇差难以彻底消除的背景下,即使彻底消灭了虚假贸易,企业合规的趋利行为仍会导致结售汇数据与贸易数据出现背离,这是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情况,不能将其简单归结为热钱作祟而加以打击,否则很容易伤及无辜。(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总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微博推荐

一键关注 已关注 关注更多